糊涂厨师笔记——五星级的进化史

放假周末最爽的一件事就是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吃点啥呢?早中餐吧!
早中餐据说始于英国,是贵族们生活情调的一部分,和下午茶一个地位。我最早听到这个名称时心想,啥么,不就是早上睡懒觉到中午,我妈说的三顿变两顿么。小时候我特喜欢这种一天吃两顿的生活方式,为此而期盼着周末,深入剖析一下自我,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喜欢什么都懒洋洋的周末。就是现在,也一如既往地喜欢早中饭这个仪式。作为一个情绪的分界线,饭之前,梦里不知身是客;饭之后,对大人而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孩子而言是数理化加史地生。
今天我早早宣布了我的计划:班尼迪克蛋——一款简单中透着灵动,深情中闪烁着逼格的五星级饭店标配早餐。之所以五星级档次,我认为是因为做起来实在麻烦,成功率还不高。大多数网上的菜谱加醋又洗醋的,还要再开水里搅出漩涡,实在反科学。
科学分析我们的早餐蛋要从生命如何开始说起。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里有一个镇馆宝藏,3亿7千5百万年前的提塔利克鱼化石。它为什么伟大呢?就像我们的北京猿人一样,它是一个缺失的链接。它的发现证实了人是由鱼进化而来的。这个保存完好的化石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鱼上岸变为两栖动物四足类的物种。你会问:这个和蛋有毛关系?关系大了!
让我们来比比鱼卵、青蛙卵和鸡蛋,从水中到陆地的演变。因为生存的需要,有了羊膜、尿囊膜、卵黄囊膜。不光可以阻挡细菌,还能提供有用气体,加上坚硬的碳酸钙外壳,这一切使得生命从水中繁殖到陆地成为可能。
所以关于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当然是先有蛋。当第一只蛋里发生了基因变异才诞生了第一只鸡。当然你要非较劲说那个蛋不是也是下出来的么——那下蛋的那玩意叫鸡么? 
不光是膜,打个鸡蛋给你看看。从鸡蛋的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鸡蛋有两层蛋白,一层是外围的稀的蛋白。主要成分90%是水,为新生命提供营养。另一层是围着蛋黄的厚的蛋白,它是更透明交织的纤维状胶囊,为蛋黄提供了更稳定的保护。这就是我们今天烹调的妙招所在,去掉外面那层稀的蛋白,就是去掉不稳定因素。你会发现分开稀蛋白和厚蛋白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稀蛋白轻松滑落,而厚蛋白与蛋黄牢牢锁定彼此,不离不弃。烧锅开水,关火(这点很关键,不然就出不了那种流动的心了),加入厚蛋白与蛋黄,静置3-4分钟,妥妥的你就能做出五星级的班尼迪克蛋了。

剩下的工作就都是点缀了,传统班尼迪克蛋要加荷兰酱。荷兰酱的诀窍上回我们已经掌握,这次用融化的55摄氏度左右黄油一条100克(油),加柠檬汁半个(水),加上四个蛋黄(其中卵磷脂是最好的乳化剂),我还加了一点芥末酱(也是一种乳化剂)。拼命地打,让它们充分融合。唯二的技巧是黄油不能太热,还要慢慢地一点点加入。道理很简单,不能太热,一下子把鸡蛋都炒熟了。
其他的都是很灵活的,就地取材。没有英式松饼,就用面包片,不然我觉得馒头片也可以凑合,配点培根、火腿、烤牛肉、熏三文鱼都可以,再来一点蔬菜,完工,开吃!

文章来源:“美中科技教育促进会”微信公众号,这里还有更多精彩值得你期待哦!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中英对照《邪恶致病疫苗案》和《钻石芯片离奇失窃案》小说章节在微信公众号连载哦。

 

Leave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